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
 首页  学会概况  学会服务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表格下载  学会制度  联系方式 
     
 
 
最新消息
 
     
 
  图片新闻
123
 
 
当前位置: 首页>>表格下载>>心康工作总结格式>>正文
 
 
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白皮书
2019-10-25 14:33  

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白皮书

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三月

编者的话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学校大健康教育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养健康水平,国家相关部门颁发了许多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如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17〕5号),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等。这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关于加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性与生殖健康、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普及,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咨询服务,加强预防干预等重要任务。

2017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思政处的指导下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咨询服务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教育育人,咨询服务于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防治精神障碍,及时处置危机事件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编写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年度白皮书,有助于高校管理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反映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建设的水平,促进各高校对照相应的工作要求和建设标准推进本校相关工作。本书的各类数据的采集得到了各高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白皮书编委会

2019年3月

目 录

编者的话1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5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设置及其行政级别情况5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12

1.2.1 专职人员配置情况12

1.2.1.1 专职人员学历情况13

1.2.1.2 专职人员职称情况13

1.2.1.3 专职人员专业背景情况14

1.2.1.4 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情况15

1.2.2 兼职人员配置情况15

1.2.2.1 兼职人员学历情况16

1.2.2.2 兼职人员职称情况16

1.2.3 工作经费落实情况17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情况18

2.1 教研室设置情况18

2.2 课程师资情况19

2.3 课程设置情况20

2.3.1 课程类型设置情况20

2.3.2 课程学时及学分设置情况27

2.4 教材使用情况29

3.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情况33

3.1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情况33

3.2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情况34

3.2.1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率及二次鉴别率34

3.2.2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36

3.3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分类情况36

4.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处置情况37

4.1 学生精神障碍确诊情况38

4.1.1 学生已确诊的精神障碍分类情况38

4.2 已确诊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置情况39

4.3学生自杀事件情况40

4.3.1 学生自杀总体情况40

4.3.2 学生自杀方式及地点分布情况41

4.3.2 学生自杀原因分布情况425. 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大事记42

2017年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白皮书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队伍建设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是衡量一所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的核心指标。2017年,在省教育厅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的督查下,各高校进一步贯彻中宣部、教育部和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管理更加规范。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设置及其行政级别情况

截止至2017年12月底,参与调查的92所高校均已经独立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4所,高职高专院校50所,独立院校8所。

由数据可知,全省有12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行政级别为处级(或副处级),占高校总数的13.0%;有46所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行政级别为科级,占高校总数的50.0%;有34所高校虽已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但暂无行政级别,占高校总数的37.0%。其中机构行政级别为处级(或副处级)的高校中,有5所本科院校,占同类高校的14.7%;有5所高职高专院校,占同类高校的10.0%;有2所独立学院,占同类高校的25.0%。机构行政级别为科级的高校中,有19所本科院校,占同类高校的55.9%;有23所高职高专院校,占同类高校的46.0%;有4所独立学院,占同类高校的50.0%。机构暂无行政级别的高校中,有10所本科院校,占同类高校的29.4%;有22所高职高专院校,占同类高校的44.0%;有2所独立学院,占同类高校的25.0%。


表1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设置情况


序号

学校名称

已设置处级(或副处级)的机构

已设置科级的机构

已设置专门机构,但暂无行政级别

1

中山大学

-

-

-

2

华南理工大学

-

-

-

3

暨南大学

4

华南农业大学

5

南方医科大学

6

广州中医药大学

7

华南师范大学

-

-

-

8

广东工业大学

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

-

10

汕头大学

11

广东财经大学

12

广东医科大学

13

广东海洋大学

1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5

广东药科大学

16

星海音乐学院

17

广州美术学院

18

广州体育学院

1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

岭南师范学院

21

韩山师范学院

2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3

广东金融学院

-

-

-

24

广东警官学院

2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6

广州航海学院

-

-

-

27

广州大学

28

广州医科大学

-

-

-

29

深圳大学

30

南方科技大学

-

-

-

31

韶关学院

32

嘉应学院

-

-

-

33

惠州学院

34

东莞理工学院

35

五邑大学

3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7

肇庆学院

38

广东培正学院

-

-

-

39

广东白云学院

40

广东科技学院

41

广州商学院

-

-

-

42

广东东软学院

-

-

-

43

广州工商学院

-

-

-

44

广东理工学院

45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4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

-

47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48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小计

数量(所)

5

19

10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14.7

55.9

29.4

49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5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

-

51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

-

52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53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54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55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56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57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58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9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

60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61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62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63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64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65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

-

-

66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67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68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69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

-

70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71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72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73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74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

-

75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

-

76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77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78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

-

79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80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

-

8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8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83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

-

84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85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

-

86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87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

-

-

88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

-

89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90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

-

91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

92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93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94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95

肇庆医学院高等专科学院

96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97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98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

-

9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10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101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

-

-

102

私立华联学院

-

-

-

103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

-

-

104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

-

-

105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

-

106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

-

107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

-

-

108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109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111

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

-

112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3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

-

114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115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16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117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118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

-

119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120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

-

121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122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123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

-

124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125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

-

126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127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

-

-

128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129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130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

-

-

131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132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

-

-

133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

-

-

134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

-

小计

数量(所)

5

23

22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10.0

46.0

44.0

13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3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137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

-

138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139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

-

14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141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

-

142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143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144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

-

-

14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

-

146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

-

-

147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

-

-

14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149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

-

-

150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

-

小计

数量(所)

2

4

2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25.0

50.0

25.0

*注:2017年没有参与调查的高校数据均显示为“-”,下同。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一项高专业性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素质和专业队伍建设水平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2003年教育部已出台相关文件,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主张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我省教育厅也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纳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并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师资队伍培训,鼓励领导干部、一线辅导员以及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截至2017年12月底,我省高校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职业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兼职人员队伍。

1.2.1 专职人员配置情况

按照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22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各高校应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职人员,且需优化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

在收回的92所我省高校数据中(以下所有数据分析均以该回收数据为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教师与大学生的配比平均为1:3601,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师生配比为1:4303,有2所高校配备专职教师数量低于2人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师与生配比为1:2813,有11所高职院校配备专职教师数量低于2人的要求;独立院校师生配比为1:3982,且各独立院校配备专职教师均超过2人的要求。

1.2.1.1 专职人员学历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专职人员总计为350人,其中22人为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6.3%;253人为硕士学历,占总人数的72.3%;75人为学士学历,占总人数的21.4%(见表2)。总体来看,学历为博士的专职人员比例偏低,需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表2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学历层次情况

学历层次

博士

硕士

学士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12

7.9

125

82.8

14

9.3

151

高职高专

8

4.9

98

59.7

58

35.4

164

独立学院

2

5.7

30

85.7

3

8.6

35

总计(人)

22

253

75

350

比例(%)

6.3

72.3

21.4

100.0

1.2.1.2 专职人员职称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350名专职人员中,有18人具有正高职称,占总人数的5.2%;有54人具有副高职称,占总人数的15.4%;有221人具有中级职称,占总人数的63.1%;有57人具有初级职称,占总人数的16.3%。总体来看,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正、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需进一步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的职称结构。

表3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职称结构情况

职称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10

6.6

22

14.6

92

60.9

27

17.9

151

高职高专

7

4.3

28

17.1

108

65.8

21

12.8

164

独立学院

1

2.9

4

11.4

21

60.0

9

25.7

35

总计(人)

18

54

221

57

350

比例(%)

5.2

15.4

63.1

16.3

100.0

1.2.1.3 专职人员专业背景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350名专职人员中,有236人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占总人数的67.4%;有21人具备医学专业背景,占总人数的6.0%;有54人具备教育学专业背景,占总人数的15.4%;有39人具备其他专业背景,占总人数的11.2%(见表4)。总体来看,各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专业背景比例较为均衡,绝大多数拥有心理学教育基础,但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高校对精神障碍和身心疾病问题的识别能力有待加强。

表4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专业背景情况

专业背景

心理学

医学

教育学

其他专业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103

68.2

11

7.3

21

13.9

16

10.6

151

高职高专

110

67.1

9

5.5

31

18.9

14

8.5

164

独立学院

23

65.7

1

2.9

2

5.7

9

25.7

35

总计(人)

236

21

54

39

350

比例(%)

67.4

6.0

15.4

11.2

100.0

1.2.1.4 专职人员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350名专职人员中,有245人已获得二级心理咨询/治疗师资格,占总人数的70.0%;有65人已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占总人数的18.6%;有40人暂无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占总人数的11.4%(见表5)。总体来看,在各类高校心理机构中,大部分专职人员已获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师职业资格证书,且已获得二级心理咨询/治疗师的人数居多,说明我省高校大部分心理咨询人员已获得从业资格,但还应看到约占十分之一的专职人员尚不具备独立进行心理咨询的资格。

表5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职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

职业资格

已获得二级心理咨询/治疗师资格

已获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无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107

70.8

20

13.2

24

16.0

151

高职高专

107

65.2

38

23.2

19

11.6

164

独立学院

23

65.7

7

20.0

5

14.3

35

总计(人)

245

65

40

350

比例(%)

70.0

18.6

11.4

100.0

1.2.2 兼职人员配置情况

随着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意识的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需求不断增加,各校因此聘任了一批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中来,形成了一支兼职工作队伍。据统计,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兼职人员总数为842人,是专职人员人数的2.4倍。

1.2.2.1 兼职人员学历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842名兼职人员中,其中34人为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4.0%;566人为硕士学历,占总人数的67.2%;242人为学士学历,占总人数的28.8%(见表6)。总体来看,专兼职人员学历层次结构基本一致,学历为博士的兼职人员比例偏低,需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表6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兼职人员学历层次情况

学历层次

博士

硕士

学士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27

6.4

312

74.5

80

19.1

419

高职高专

5

1.6

163

50.8

153

47.6

321

独立学院

2

2.0

91

89.2

9

8.8

102

总计(人)

34

566

242

842

比例(%)

4.0

67.2

28.8

100.0

1.2.2.2 兼职人员职称情况

我省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842名兼职人员中,有12人具有正高职称,占总人数的1.7%;有66人具有副高职称,占总人数的9.3%;有384人具有中级职称,占总人数的54.1%;有248人具有初级职称,占总人数的34.9%(见表7)。总体来看,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正、副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需进一步优化兼职人员职称结构,提高正、副高职称的兼职人员比例。

表7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兼职人员职称结构情况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总计(人)

人数(人)

比例(%)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人数

(人)

比例

(%)

本科院校

10

3.0

46

13.5

191

55.9

95

27.8

342

高职高专

2

0.7

18

6.7

141

51.6

112

41.0

273

独立学院

0

0.0

2

2.1

52

54.7

41

43.2

95

总计(人)

12

66

384

248

710

比例(%)

1.7

9.3

54.1

34.9

100.0

1.2.3 工作经费落实情况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的有关要求,参与调查的92所广东省高校均划拨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项经费,其中34所普通本科院校全年的专项经费总额为495.1万元,每所高校的平均生均拨款标准为8.6元/生;50所高职高专院校全年的专项经费总额为420.9万元,每所高校的平均生均拨款标准为9.4元/生;8所独立院校全年的专项经费总额为79.4万元,每所高校的平均生均拨款标准为5.2元/生。另外,有53所高校对心理咨询师值班还提供一定的劳务补贴,占高校总数的57.6%(见表8)。

由数据可知,目前我省大部分高校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但平均生均拨款仅为8.7元/生,低于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基本建设标准的相关要求。此外,仍有相当部分高校未建立心理咨询劳务补贴制度,不利于提高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表8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经费落实情况

项目

均值

本科院校

专项经费总额(万元)

495.1

15.5

生均拨款标准(元/生)

276.7

8.6

咨询师值班有一定的劳务补贴

学校个数(所)

比例(%)

18

52.9

高职高专

专项经费总额(万元)

420.9

9.0

生均拨款标准(元/生)

431.1

9.4

咨询师值班有一定的劳务补贴

学校个数(所)

比例(%)

32

64.7

独立学院

专项经费总额(万元)

79.4

9.9

生均拨款标准(元/生)

41.8

5.2

咨询师值班有一定的劳务补贴

学校个数(所)

比例(%)

3

62.5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知晓心理健康的标准,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1 教研室设置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的设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在参与调查的92所广东省高校中,已有62所高校设置了独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占高校总数的67.4%;有30所高校未单独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占高校总数的32.6%(见表9)。由数据可知,我省大部分高校已具备较为坚实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条件,但还应看到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尚无配备单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表9 广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设置情况

已单独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未单独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总计(间)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19

55.9

15

44.1

34

高职高专

37

74.0

13

26.0

50

独立学院

6

75.0

2

25.0

8

总计(所)

62

30

92

比例(%)

67.4

32.6

100.0

2.2课程师资情况

我省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总数为922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有386人,占总人数的41.9%;高职高专有481人,占总人数的52.1%;独立学院有55人,占总人数的6.0%(见表10)。

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工作的922名教师中,专业背景为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的人数有612人,占总人数的66.4%;专业背景为其他的教师有310人,占总人数的33.6%(见表10)。总体来看,各类院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拥有心理学、医学和教育学基础,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不具备上述相关专业基础,高校仍需重视对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增强其专业资质。

表10广东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情况

心理学、医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人)

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人)

参加大心课程教学的教师总数(人)

本科院校

273

113

386

高职高专

294

187

481

独立学院

45

10

55

总计(人)

612

310

922

比例(%)

66.4

33.6

100.0

2.3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必须设为公共必修课,并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同时,公共必修课程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

2.3.1课程类型设置情况

全省有76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占高校总数的82.6%;有8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公共选修课,占高校总数的8.7%;有5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限选课,占高校总数的5.4%;有1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讲座形式,占高校总数的1.1%;有1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网络自学形式,占高校总数的1.1%;有1所高校尚未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占高校总数的1.1%(见表11)。

由数据可知,绝大多数高校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公共必修课,且基本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表11广东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型设置情况

序号

学校名称

公共必修课

公共选修课

限选课

讲座

网络自学

未开设课程

1

中山大学

-

-

-

-

-

-

2

华南理工大学

-

-

-

-

-

-

3

暨南大学

4

华南农业大学

5

南方医科大学

6

广州中医药大学

7

华南师范大学

-

-

-

-

-

-

8

广东工业大学

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

-

-

-

-

10

汕头大学

11

广东财经大学

12

广东医科大学

13

广东海洋大学

14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15

广东药科大学

16

星海音乐学院

17

广州美术学院

18

广州体育学院

1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

岭南师范学院

21

韩山师范学院

2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23

广东金融学院

-

-

-

-

-

-

24

广东警官学院

2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6

广州航海学院

-

-

-

-

-

-

27

广州大学

28

广州医科大学

-

-

-

-

-

-

29

深圳大学

30

南方科技大学

-

-

-

-

-

-

31

韶关学院

32

嘉应学院

-

-

-

-

-

-

33

惠州学院

34

东莞理工学院

35

五邑大学

3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37

肇庆学院

38

广东培正学院

-

-

-

-

-

-

39

广东白云学院

40

广东科技学院

41

广州商学院

-

-

-

-

-

-

42

广东东软学院

-

-

-

-

-

-

43

广州工商学院

-

-

-

-

-

-

44

广东理工学院

45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46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

-

-

-

-

47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48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小计

数量(所)

24

5

3

0

1

1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70.6

14.7

8.8

0.0

2.9

2.9

49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50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51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

-

-

-

-

52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53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54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55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56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57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58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9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60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61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62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63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64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65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

-

-

-

-

-

66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67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68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69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70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71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72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73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74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

-

-

-

-

75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76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77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78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79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80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

-

-

-

-

-

8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8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83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84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85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86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87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

-

-

-

-

-

88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89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90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91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92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93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94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95

肇庆医学院高等专科学院

-

-

-

-

-

-

96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97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98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9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100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101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102

私立华联学院

-

-

-

-

-

-

103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104

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105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106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

-

-

-

-

107

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108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109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111

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112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3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

-

-

-

-

-

114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115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16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117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118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

-

-

-

-

119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120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

-

-

-

-

-

121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122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123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

-

-

-

-

-

124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125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

-

-

-

-

126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127

公安边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

-

-

-

-

-

-

128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

129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130

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

-

-

-

-

-

-

131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132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

-

-

-

-

-

133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

-

-

-

-

-

134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

-

-

-

-

小计

数量(所)

46

2

1

1

0

0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92.0

4.0

2.0

2.0

0

0

13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136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137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

-

-

-

-

-

138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139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14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141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

-

-

-

-

-

142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143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144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

-

-

-

-

-

145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

-

-

-

-

146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

-

-

-

-

-

147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

-

-

-

-

-

14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149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

-

-

-

-

-

150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

-

-

-

-

小计

数量(所)

6

1

1

0

0

0

占同类高校百分比(%)

75.0

12.5

12.5

0.0

0.0

0.0

2.3.2课程学时及学分设置情况

参与调查的92间高校中,有52所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超过32个学时,占高校总数的56.5%;有33所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学时设置为16~32学时,占高校总数的35.9%;有7所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足16个学时,占高校总数的7.6%(表12)。总体来看,仅有半数左右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设置上满足32~36个学时的要求。

表12 广东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设置情况

≤16学时

16~32学时

≥32学时

总计(所)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3

8.8

15

44.1

16

47.1

34

高职高专

4

8.0

14

28.0

32

64.0

50

独立学院

0

0.0

4

50.0

4

50.0

8

总计(所)

7

33

52

92

比例(%)

7.6

35.9

56.5

100.0

由数据可见,有53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2个学分,占高校总数的57.6%;有5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1.5个学分,占高校总数的5.4%;有29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1个学分,占高校总数的31.6%;有5所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0学分,占高校总数的5.4%(见表13)。总体来看,仅有半数左右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分设置上满足2个学分的要求,各高校需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时、学分的设置。

表13 广东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分设置情况

0学分

1学分

1.5学分

2学分

总计(所)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1

2.9

14

41.3

1

2.9

18

52.9

34

高职高专

4

8.0

13

26.0

2

4.0

31

62.0

50

独立学院

0

0.0

2

25.0

2

25.0

4

50.0

8

总计(所)

5

29

5

53

92

比例(%)

5.4

31.6

5.4

57.6

100.0

2.4教材使用情况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主要载体,教材编写和使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参与调查的92所高校中,有82所高校提供了本校教材使用情况,其中7所高校所使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出版信息不详(见表14)。从表格可知,我省高校所采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种类较多,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材的教学体系不够全面系统,使用学校局限本校,长期未再版修改,内容陈旧,编写人员组成单一,缺乏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经验,缺乏与教材配套的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网站支持。

表14 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主编

使用单位

出版社名称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邱鸿钟

广州中医药大学、汕头大学、肇庆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编》

黄艳苹

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武汉大学出版社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黄艳苹、陈晶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

杨琼敏、陈晓燕、 吕英

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张将星、曾庆

暨南大学、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出版社

6

《心灵解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黄雪薇

广东药科大学、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科学出版社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张晓舟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

攀富珉、费俊峰

星海音乐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9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樊富珉、王建中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武汉大学出版社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张小远

南方医科大学

中山大学出版社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拓展训练(微课版)》

陶剑飞、郑美玲

广州大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

欧阳辉、袁忠霞

广州美术学院

辽宁教育出版社

13

《抚慰·陪伴·祝愿——大学生心理健康热点与难点问题的心理解读与策略探索》

李先锋

东莞理工学院

现代教育出版社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刘国华、王婧

广东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5

《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训练》

禹玉兰、李鹤展、万崇文

广东医科大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16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蔡晓军、张立春

广东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出版社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指导》

赫云鹏、武慧多、石梦良

岭南师范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武汉大学出版社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轩希、周璠

韶关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夏翠翠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黄希庭、郑涌

广州体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

饶淑园、赖美琴

惠州学院

暨南大学出版社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新编》

颜农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曾红媛、何进军、陈龙图

广东科技学院

复旦大学出版社

24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吴少怡

广东白云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5

《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王海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唐植文、曾本君、梁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灵成长自助手册》

高兰、赵慧琴、宋明刚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8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秋梅、孙文永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中国商业出版社

29

《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方平、张潮、杨晓荣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科学出版社

30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许思安、刘英凤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吴勇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积极心理学角度》

谭华玉、马利军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人民邮电出版社

33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蔡伟华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出版社

34

《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陈珩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业出版社

3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程良道、黄莉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6

《为心灵开一扇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徐亮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开大学出版社

37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沟通》

孙立波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民卫生出版社

3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景龙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39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黄雄志、刘敏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0

《我心飞翔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袁一平、温莹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郭桂萍、曹洁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唐慧敏、刘永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

《大学生心理健康》

郑冬冬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大学出版社

44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

黄新红、林川、余琼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南开大学出版社

45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倪坚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清华大学出版社

4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凤姿、吴伟雄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化学工业出版社

47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胡永松、席宏伟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大学出版社

4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冯涛、黄卫国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9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宋岩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0

《大学生(含微课)心理健康教育》

梁丹阳、吕智慧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1

《大学生心理健康》

陈燕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2

《心理健康教育》

宋专茂、耿永红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53

《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

赵丽琴

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高等教育出版社

54

《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郑玫、包华林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5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教程》

周虹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大学出版社

56

《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广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

广东财经大学

出版信息不详

5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董晓薇、王海燕、张赛宜、彭琨

广东警官学院

出版信息不详

5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拓展》

陈明星、卢小莲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出版信息不详

5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中庆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信息不详

6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

卢穗华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信息不详

6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夏连虎、陈培娟、陈舒文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信息不详

3.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情况

大学生心理咨询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主要担负心理测评、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

3.1 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情况

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有助于高校对疑似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转介和诊治,也有助于明确高校与学生家长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减少相关纠纷。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的文件精神,提出各高校主动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相应的合作协议,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机构的快速危机干预通道的要求。

表15 广东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情况

已签订(所)

未签订(所)

总计(所)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12

35.3

22

64.7

34

高职高专

11

22.0

39

78.0

50

独立学院

0

0.0

8

100.0

8

总计(所)

23

69

92

比例(%)

25.0

75.0

100.0

在参与调查的92所广东省高校中,仅有23所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占高校总数的25.0%,;有69所高校尚未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占高校总数的75.0%。其中有12所普通本科院校已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占同类高校的35.3%;有11所高职高专院校已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占同类高校的22.0%;尚未有独立院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见表15)。总体上看,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识到签订合作协议对于大学生精神障碍案例的处理与预后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3.1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情况

心理健康普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选用相关的心理健康和(或)人格问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诊断,有助于及时甄别出有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大学生,以便及时进行转介及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目前我省高校使用的心理普查量表主要有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等,为了弥补使用单个量表的不足,有的高校还同时采取了其他量表进行辅助评估。

3.2.1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率及二次鉴别率

我省参与调查的92间高校中,有44所高校的新生普查率达到100%,占高校总数的47.8%;有39所高校的新生普查率在95%~99%之间,占高校总数的42.4%;有7所高校的新生普查率在90%~94%之间,占高校总数的7.6%;有2所高校的新生普查率低于90%,占高校总数的2.2%(见表16)。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每所高校应对所有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查。由表中数据可见,我省大多高校的新生心理普查工作能够实现基本覆盖,但仍应看到超过一半以上的高校未达到全面覆盖。

表16 广东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率

新生普查率<90%

新生普查率在90%~94%区间

新生普查率在95%~99%区间

新生普查率=100%

总计(所)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1

2.9

5

14.7

14

41.2

14

41.2

34

高职高专

1

2.0

1

2.0

19

38.0

29

58.0

50

独立学院

0

0.0

1

12.5

6

75.0

1

12.5

8

总计(所)

2

7

39

44

92

比例(%)

2.2

7.6

42.4

47.8

100.0

在完成第一次心理测评筛选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发现的疑似有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学生进行第二次鉴别性谈话,以便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进一步的鉴别。一般认为二次鉴别占比把握在10~20%左右较为合适。在参与调查中的92所高校中,有28所高校的二次鉴别率在10%~20%之间,占高校总数的30.4%;有8所高校的二次鉴别率大于20%,占高校总数的8.7%;有56间高校的二次鉴别率小于10%,占高校总数的60.9%(见表17)。总体上看,尚有大部分高校新生心理普查的二次鉴别率偏低。

表17 广东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二次鉴别情况

二次鉴别率<10%

二次鉴别率在10%-20%区间

二次鉴别率>20%

总计(所)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数量(所)

比例(%)

本科院校

21

61.8

10

29.4

3

8.8

34

高职高专

28

56.0

18

36.0

4

8.0

50

独立学院

7

87.5

0

0.0

1

12.5

8

总计(所)

56

28

8

92

比例(%)

60.9

30.4

8.7

100.0

3.2.2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92间高校对约35.8万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其中采用SCL-90量表对27.5万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采用UPI量表对18.8万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采用其他量表对16.8万名新生进行普查。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检出SCL-90测量结果总分超过160分的人数为3.3万人,占普查人数的12.0%;检出UPI测量结果呈A类问题的人数为1.9万人,占普查人数的10.3%(见表18)。一般认为,SCL-90量表总分超过160分、UPI测量结果呈A类问题的学生必须做进一步的鉴别性访谈和评估。

表18 广东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项目

人数(人)

占普查人数比例(%)

SCL-90总分>160

32959

12.0

UPI测量A类

19311

10.3

UPI测量B类

34181

18.2

UPI测量C类

94926

50.4

3.2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分类情况

我省高校共有3.5万名学生寻求了心理咨询帮助,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问题、两性感情问题、学业问题和家庭关系问题,分别占心理咨询总人数的27.1%、16.5%、16.0%和13.3%(见表19)。

表19 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问题分类情况

人数(人)

占咨询总人数比例(%)

咨询问题

各类精神障碍

2898

8.3

人际关系

9437

27.1

两性感情

5728

16.5

学业

5569

16.0

就业创业

1918

5.5

家庭关系

4641

13.3

身体疾病

1277

3.7

其他问题

3346

9.6

咨询总人数(人)

34814

100.0

结合图1可见,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按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人际关系问题、两性感情问题、学业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其他问题、各类精神障碍、就业创业问题和身体疾病问题。各高校应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困扰与冲突的突出问题和特点,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重心应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而有所选择与侧重,实施分类引导。

4.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处置情况

近年来,大学生常因学习、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环境适应等方面造成频繁发生心理危机事件,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置措施,妥善应对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各高校应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注重做好特殊时期、不同季节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定期开展案例督导和个案研讨,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水平。

4.1 学生精神障碍确诊情况

我省参与调查的92间高校中,被确诊为精神障碍的学生共1315人,占心理咨询总人数的3.8%,其中男生共571人,占心理咨询总人数的1.6%;女生共744人,占心理咨询总人数的2.2%。在1315名被确诊精神障碍的大学生中,普通本科院校共有714人,高职高专院校共有446人,独立学院共有155人(见表20)。数据显示,普通本科院校的精神障碍确诊人数远超于高职高专院校以及独立院校,其中原因可能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更为沉重有关。

表20 广东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确诊情况

当年被确诊为精神障碍的学生总人数(人)

其中男生数量

其中女生数量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本科院校

714

308

43.3

406

56.7

高职高专

446

202

45.3

244

54.7

独立学院

155

61

39.4

94

60.6

总计(人)

1315

571

43.4

744

56.6

占咨询总人数的比例(%)

3.8

1.6

2.2

4.1.1 学生已确诊的精神障碍分类情况

在已确诊为精神障碍的1315名大学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人,占确诊总人数的13.7%;抑郁症患者542人,占确诊总人数的41.2%;躁狂症患者46人,占确诊总人数的3.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228人,占确诊总人数的17.3%;诊断为各类型神经症患者216人,占确诊总人数的16.5%;其他类型患者103人,占确诊总人数的7.8%(见表21)。由统计可见,我省高校学生中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双相情感障碍、各类神经症。可见,对学生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尤其重要。

表21 广东高校学生已确诊精神障碍的分类情况

精神障碍的分类情况

诊断

人数(人)

占确诊总人数比例(%)

精神分裂症

180

13.7

抑郁症

542

41.2

躁狂症

46

3.5

双向障碍

228

17.3

各类神经症

216

16.5

其他

103

7.8

确诊总人数(人)

1315

100.0

4.1已确诊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置情况

在已确诊为精神障碍的1315名大学生中,经过治疗已复学的有558人,占确诊总人数的42.4%;仍在住院治疗中的有185人,占确诊总人数的14.2%;目前在家休学中的有374人,占确诊总人数的28.4%;已办理退学手续的有91人,占确诊总人数的6.9%;目前仍未接受治疗的有107人,占确诊总人数的8.1%(见表22)。

由统计可见,已接受治疗并康复复学的大学生比例最多,其次是休学在家的学生。事实表明,确诊为精神障碍的大学生大多数可以通过专业治疗后复学,因病退学并非最佳的选择。学校还应加强对在家休学康复和正在住院治疗的学生予以密切关注,掌握其康复的进度;对仍未接受正规治疗的大学生应及时与其法定监护人联系,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时做好危机防范工作。

表22 广东高校已确诊为精神障碍的大学生的处置情况

已确诊为精神障碍的学生的处理分类情况

处置状况

人数(人)

占确诊总人数比例(%)

已复学

558

42.4

仍在住院治疗中

185

14.2

在家休学

374

28.4

已办理退学

91

6.9

仍未接受治疗

107

8.1

确诊总人数(人)

1315

100.0

4.2大学生自杀事件情况

自杀是世界性的一种社会流行病,是人类青少年和成年人的主要死因之一。据WHO报告,每年全世界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这个数目为暴力死亡人数的两倍。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估计每年还有2000~5000万人自杀未遂。世界平均自杀率为10/10万,其中韩国为28/10万;中国为23/10万;日本为20/10万。从年龄上看,5~14岁男女的自杀率为0.5-0.9/10万;15~24岁女性和男性的自杀率分别为12/10万和14.2/10万。青少年自杀人数约占自杀总人数的50%,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人群占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据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对国内四个大的省市的16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国内大学生自杀率大约在2~4/10万之间,远远低于社会整体人群23/10万的自杀率,也低于同龄人的15/10万的自杀率。但是,对于高校大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绝不容忽视。

4.2.1大学生自杀总体情况

2017年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为29人,其中男大学生14人,女大学生15人,分别占当年自杀总人数的48.3%和51.7%;研究生2人,本科生18人,专科生9人,分别占自杀总人数的6.9%、62.1%和31.0%;文科生17人,理科生12人,分别占自杀总人数的58.6%和41.4%;本科院校18人,高职高专9人,独立学院2人,分别占自杀总人数的62.1%、31.0%和6.9%(见表23)。总体上看,本年度我省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呈女高男低、本科生和文科生居多的特点,且本科院校占一半以上的比例。

表23 广东高校学生自杀总体情况

项目

人数(人)

占自杀总人数比例(%)

性别结构

14

48.3

15

51.7

学历结构

研究生

2

6.9

本科生

18

62.1

专科生

9

31.0

专业分类

文科

17

58.6

理科

12

41.4

学校分类

本科院校

18

62.1

高职高专

9

31.0

独立学院

2

6.9

自杀总人数(人)

29

100.0

4.2.2大学生自杀方式及地点分布情况

2017年我省高校大学生自杀地点主要发生于校内,共23人,占自杀总人数的79.3%;有6人在校外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20.7%。在自杀方式上,21人选择坠楼,占自杀总人数的72.4%;3人选择自缢,占自杀总人数的10.3%;3人选择服毒,占自杀总人数的10.3%;2人选择其他方式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7.0%(见表24)。数据表明,高楼、学生宿舍和水域为高危自杀地点,提示高校应重点加强校内高楼、学生宿舍和校内水域的安全管理。

表24 广东高校学生自杀方式及地点分布情况

人数(人)

占自杀总人数比例(%)

自杀方式

坠楼

21

72.4

自缢

3

10.3

溺水

0

0.0

割脉

0

0.0

服毒

3

10.3

其他方式

2

7.0

自杀地点

校内

23

79.3

校外

6

20.7

4.2.3大学生自杀原因分布情况

2017年我省高校自杀的大学生中,有11人因精神障碍自杀,占自杀总数的38.0%;因躯体疾病、两性感情问题、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而自杀的大学生各1人,分别占自杀总数的3.4%;有3人因家庭问题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4%;11人自杀原因为其他或原因不明,占自杀总数的38.0%(见表25)。

由统计表明,2017年我省高校因精神障碍、其他或原因不明而自杀的学生比例最高。高校要将学生精神障碍识别和及时处置作为危机事件管理的重点。

表25 广东高校学生自杀原因分布情况

人数(人)

占自杀总人数比例(%)

自杀原因

精神障碍

11

38.0

躯体疾病

1

3.4

人际关系冲突

0

0.0

两性感情问题

1

3.4

学业压力

1

3.4

就业压力

1

3.4

家庭问题

3

10.4

其他或原因不明

11

38.0

5. 广东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咨询工作大事记

1. 2017年1月12日,在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委员会的协助下,广东阳江监狱设立岭南原生技术研究中心实践基地。

2. 2017年3月-4月,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举办2017年度广东高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113所高校共268名老师学院参加了培训班。

3. 2017年3-5月,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承办第八届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原创心理剧大赛。

4. 2017年3-5月,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承办第三届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技能三大赛”,以“我的梦想与责任”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以“宿舍关系”为主题开展团体心理拓展技能比赛、以“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为咨询内容开展心理咨询技能大赛。

5.2017年5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华南农业大学承办“5.25”广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活动。

6.2017年6月,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举办2017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省99所高校共208名老师学院参加了培训班。

7.2017年9月19日,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建立了教学共享平台并对所有高校开放使用,首次将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复赛通过微视频方式进行评审。

8. 2017年11月1日,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四届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核通过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报告;审议2016-2017年度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年会暨会员大会各项议题;评审表彰年度先进集体、优秀教学团队、心理咨询中心优秀主任、先进个人、10年敬业奖,20年敬业奖;制定2018高心委年度工作计划。

9.2017年11月15-16日,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举办以“创新驱动中国本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发展”为主题的学术年会暨会议大会,会上表彰先进集体35个、优秀教学团队21个、心理咨询中心优秀主任43名、先进个人58名、10年敬业奖41名,20年敬业奖13名。

10.完成教育部重大课题《高校青年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跟踪》,广东省教育厅景李虎厅长主持的分课题《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素质发展变化的跟踪研究》、《全国高校青年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变化的跟踪研究》的调研和结题报告。

11.完成2013—2017年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自杀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 © 版权所有